文章详情

巴音郭楞旅游情况介绍

08-25     浏览量:122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经82°38′—93°45′,北纬35°38′—43°36′之间。东邻甘肃、青海;南倚昆仑山与西藏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全州行政面积为482665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州。“巴音郭楞”系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的流域”。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早在西汉初期,西域36国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国、乌垒、仑头、渠犁、焉耆、危须等11个“城国”和“行国”分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自治州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东汉王朝时置西域长乐史于楼兰以统之。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置焉耆都护府。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朝设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属焉耆及库尔勒、布古尔实行伯克制。“丝绸之路”南道的卡墙(即今州且末县)、卡克里克(今州若羌县)隶属于阗办事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及和硕特蒙部回归祖国,乌纳恩苏珠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南路四旗五十四苏木和巴图色勒图盟和硕特中路三旗十一苏木共游牧于珠勒都斯,实行札萨克制,由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伊犁将军节制。光绪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二十五年升为焉耆府,先后管辖新平(今尉犁)、若羌、轮台三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专署。1954年6月23日撤销焉耆专署,分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和库尔勒专署(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五县)。1960年12月,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迁址库尔勒。1970年4月设置博湖县。1979年10月成立库尔勒市。1983年将库尔勒县并入库尔勒市,形成现在的八县一市格局。

巴州辖八县一市,即轮台、尉犁、若羌、且末、焉耆、和静、和硕、博湖县和库尔勒市。自治州首府设在库尔勒市。截止2001年底,全州共有85个乡镇。其中乡64个,镇21个,街道办事处5个,区公所3个。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及所属的16个团场以及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等中央驻州单位。

截止2001年未,全州家庭总户数为33.22万户,总人口为106.25万人,其中男性55.39万人,占总人口的52.13%,女性50.86万人,占总人口的47.87%。我州的平均每户人数为3.2人。兵团人口21.23万人,占总人口的19%,农业人口为64.19万人,占总人口的60.41%,非农业人口为42.06万人,占总人口的39.59%。

巴州有4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44.69%,人口万人以上的有蒙古、维吾尔族、汉、回等4个民族,我州的各民族中蒙古族人口4.48万人,占总人口的4.4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8%,维吾尔族人口34.3万人,占总人口的34.2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6.63%,回族人口5.4万人,占总人口的5.38%,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2.0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59万人(37个民族),占总人口的0.59%,占少数民族人口1.33%。其中人员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的民族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俄罗斯族、满族、东乡族、壮族、藏族、瑶族、苗族、土族、土家族等12个民族。

巴州地域辽阔,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许多地方自古以来人迹罕至,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州除马、羊、牛、骆驼等家畜外,还有野生动物73种,隶属6目18科,占新疆野生动物种类的56%,有鸟类264种,隶属16目24种,占全疆鸟类种群的74%;有两栖爬行类野生动物10种;有鱼类14种,其中新疆大头鱼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仅在巴州或主要分布在巴州的名贵野生动物有野骆驼、大天鹅、普氏原羚、塔里木兔、塔里木马鹿、罗布泊盘羊、新疆大头鱼。分布在巴州境内的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耗牛、黑颈鹤、黑鹳、白鹳;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马鹿、雪豹、猞猁、盘羊、岩羊、北山羊、藏羚、藏原羚、普氏原羚等。州境野生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有芦苇、甘草、紫草、羌活、党参、雪莲、罗布麻、麻黄等,其中芦苇总面积约60万亩,年产达30多万吨。罗布麻面积达300多万亩,蕴藏量15万吨。

相关推荐